国乐名家

【古筝简史】筝,自古有“秦筝”之称,是因为它大约源于战国时期的秦(疆域包括今陕、甘、川、渝地区及晋一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故近代又称之为古筝。据史籍记载及当代发掘的类筝实物推测,筝自春秋晚期至战国已有流行,尤以秦地(今陕西及甘肃东南一带)为盛。《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于公元前237年在其谏逐客书中描述;“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史籍中关于“筝”的最早记载。 筝的起源,历代史籍中有多种说法。筑(竹)身瑟弦说,蒙恬造筝说,破瑟为筝说。后经史料记载推断,破瑟为筝说为演义,蒙恬造筝说与史不符,唯筑(竹)身瑟弦说较为合理,可信。而“筝”名称的由来,尙可以后汉刘熙《释名》所描述的“施弦高急,筝筝然也”为据。尽管历代筝的形制大同小异,弦数多少不一,但其结构原理和表演技法是一致的,同是五均调律定音的弦柱乐器;同是左右手配合、弹按并重,声韵互补,以达到表现不同情趣、不同风格的“奋逸响、妙入神”的雅韵妙曲来。 在当代,筝及其音乐艺术是唯一完美地保留着艺术流派、且为最受大众青睐、最为普及的中国传统乐种;筝及其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与它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我不无关系。从其最初的“五弦筑身”始,至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是十三弦筝为主,再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徐振高先生研发S型岳山二十一弦筝;从“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至借鉴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所形成的一曲一弦列的创作模式,中国古筝音乐艺术在与时俱进地完成无数次蜕变之历程中,始终固守并传承着传统筝乐之基因。

已选择: 古筝名家

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薛琼琼

开元中第一筝手。中官杨羔潜还,崔怀宝饮羔熏香酒,日:‘此以春草所造’。羔令崔作词,方得见琼琼。崔日:‘平生无所愿,

姚美人

中唐初期的宫廷筝手,曾被诗人卢纶(739- 799年)誉为昭阳宫里最聪明。她的演奏技艺十分高超,感情丰富,真切动人。当时大历十才子之一的

镜儿

中唐大历年间(766- 779年)筝手,郭暧家婢女。据先说元人伊世珍《郄嫒记》记载:郭暖宴客,有婢镜儿善弹筝,姿色绝代。李端在坐,时窃寓

秦姝

中唐筝手,名佚。长陵(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北)人,后入长安怀远里。

谢好好

中唐时的官伎,善歌舞,尤善弹筝。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一诗中曾提到她:“玲珑箜篌谢好筝,睬宠筚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崔七

中唐时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带)的筝妓。演奏哀曲颇感人。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时曾听过她的演奏,并写下了《听崔七妓人筝》、《听夜筝有感》两首诗。”

秀奴、七七

中唐筝手。李勉之宠妓。李勉,字玄卿,德宗时(780年-805年准司徒(即丞相)。据唐赵璘《因话录》记载:李司徒“性不喜琴兼筝声,惟二宠妓日秀奴、七七,皆聪慧,善琴兼筝与歌,时令奏

李青青等

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筝者,蒙恬所造也。元和至太和中,李青青及龙佐,大中以来,有常述本,亦妙手也。史从、李从周,皆能者也。从周,即青孙,亚其父之艺也。”

李周

晚唐时著名的宫廷筝手,七八岁时即通晓五音七律,筝弹得尤为出色。十几岁时,就几度被临时召入宫廷,在长楸宫的御宴上演奏,深为皇上所赏识,得到了许多赐物,后成为著名的宫廷筝手

郑女

郑女顾况《郑女弹筝歌》描写八岁即能弹得一手好筝的郑女: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髫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徐楚楚

西秦人,号问月。在宋代的弹筝人中,徐楚楚最为出名。刘过(1154年-1206年),南宋文学家,对其十分欣赏,因此写词赠予之。

金莺儿

山东名姝(妓)也。美姿色,善谈笑。搦筝合唱,鲜有其比。贾伯坚任山东佥宪,一见属意焉,之甚昵。后除西台御史。不能忘情,作《醉高歌》《红绣鞋》曲以寄之。由是台端知之,被劾而去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经销商网点| 消费者维权| | 设计制作:魔方设计
联系我们 上海市闵行区联明路400号 TEL:021-54867570 FAX:021-54865771
沪ICP备14009875号-1
Copyright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