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名家

陈振铎

(字宣文,号晨明)男  1904年11月28日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邵家圈村,1999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籍贯:山东省临淄,汉族。
    10岁开始学箫、笛、京胡、民间锣鼓。1925年考入济南美术学校画图音乐科学习绘画艺术。1928年毕业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师从萧友梅、吴伯超等,学习二胡、钢琴、作曲、琵琶、锣鼓、箫等专业。在校期间,与同窗冼星海是学校仅有的两位勤工俭学的学生。1929年8月转学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从刘天华学习二胡,并成为刘天华学生中唯一完整学完“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的人。其中,《烛影摇红》作为刘天华最后一首作品生前仅传授给他。1932年毕业前经刘天华推荐,在北京大学音乐系任教,毕业后任天津女师学院音乐系讲师。1937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8年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由副司令李人凤作词,谱写了抗日歌曲《血雨腥风》。1939年参加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组建工作,并主持成立国乐组,任该院教授和教授会常务理事。又先后任南京国立音乐院、国立女师学院音乐系和安徽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二胡演奏家和创作人才,如:胡季英(女,现居美国)、张锐、陈朝儒、张子锐、瞿安华、郭承新、王振光、王国潼、王克达、居文郁、卢俊德、舒昭、李大中、毛中明、尹
槛、宋友权、陈立声、普成贵、方绍忠、黄景辉、高衣云、杨其铮、董锦汉。1942年3月15日在重庆纪念刘天华逝世10周年音乐会上担任二胡独奏。1957年6月16日晚在天津文艺俱乐部举行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50周年音乐会,演奏了刘天华全部作品以及传统曲目,11月该音乐会在北京举行。1982年6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音协、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他虽近八旬高龄,仍欣然登台操琴演奏<汉宫秋月》和《雨后春光》。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学委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专著、教材:1933年由刘半农先生主持,他主要负责首次编订《刘天华先生纪念册》。1935年2月在天津女师用工尺谱编订了中国第一部二胡专著教材《南胡曲选》。1941年在《乐风》第一卷一期至十二期发表《怎样奏二胡》,同年8月在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出版《二胡曲选》。1945年7月将《怎样习奏二胡》改用简谱出版并加入独奏曲20首。1950年2月在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二胡演奏法》一书,同年《民间锣鼓》一书由上海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出版发行。1982年4月重新整理了个人的作品及新创作,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印刷了《陈振铎编作曲选》。1997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最后一部专著《刘天华的创作与贡献》。
  创作的二胡乐曲:《花开满园》(原名《凯旋》,1935年5月作于天津)、《-叶知秋》(1940年9月作于重庆青木关)、《田园春色》(1941年4月作于重庆青木关)、《弓桥泛月》(1941年秋作于重庆南泉)、《明月流溪》(1941年中秋节作于重庆青木关)、《红光曲》(原名《银光》,1943年2月作于重庆)、《雨后春光》(1943年5月17日在天津创作,拉、弹、颤弓加打音在此曲中首先使用)、《歌颂十三陵水库》(1958年7月作于天津)、《浔江曲》(1976
年8月作于北京)、《汉宫秋月》(1930年打谱于北京)。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经销商网点| 消费者维权| | 设计制作:魔方设计
联系我们 上海市闵行区联明路400号 TEL:021-54867570 FAX:021-54865771
沪ICP备14009875号-1
Copyright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