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 攀登新高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

    2021年6月28日上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庆典大会隆重举行,这是告别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建制的重要标志,企业进入了公司治理新阶段,开启了发展新征程。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董勤,上海市金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权权共同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揭牌。上海新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党委书记、主任关坚韧,上海新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监事会主席唐贵发等领导,以及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李守白、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刘红、上海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小璐等艺术名家出席了庆典大会。大会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杰主持。

\ \

    在民族乐器制作领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敦煌牌”民族乐器是首屈一指的领军品牌,从古筝形制的定型,二胡、琵琶、月琴等十余种乐器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到乐器声学品质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再至乐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出国门,以及时下大热的互联网赋能,“敦煌”始终做行业创新的领跑者。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市国资委领导下,上海新集体经济合作联社顺利完成了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改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深化市国资委系统集资集企改革、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特别是,通过引入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和骨干员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完成对民乐一厂混合所有制改制,达到了“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益”的目标,为上海联社集资集企改革跨出了坚实步伐。


起步——“敦煌牌”民族乐器的诞生
    上海是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发展重镇,其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实行合作化,86户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为7家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改组成立三家地方国营工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自此成立,成为制作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的综合性民族乐器厂,并于1962年成功注册了“敦煌牌”商标,开启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

\ \ 

    民乐一厂在建厂初期便汇集了上海滩优秀的民族乐器制作师,他们不用担心原材料采购和市场销售问题,卸下了“柴米油盐”的重担,使用上了“大企业”才有的“难得一见”的机器,制作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S型岳山21弦古筝成为主流形制、琵琶八字音条发明向行业公开推广、改良版的冬不拉和艾捷克名扬新疆乐坛、合作改制的“雪梅月琴”倍受京剧和民乐界推崇、合作推出的革胡等新型乐器成为我国民族低音乐器的重要成果……在推动民族乐器行业的发展上,“敦煌”乐器人始终冲在第一线,以脚踏实地的精神艰苦创业,成果显著。


发展——踏实勤恳地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

\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给民族乐器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民乐一厂以踏实勤恳的品格,一心一意抓生产、抓质量、培养人才、创新工艺,提高了“敦煌牌”乐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企业开展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活动,专用设备总数达300余台,全自动琵琶共鸣体仿型铣床、液压直弓、弯弓机、琴弦钢绳机、压扁机等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使民族乐器生产从单纯的手工操作中得到初步解放,而且规范了乐器的生产、提高了工艺质量。70年代,“敦煌牌”乐器产品达到4大类500多个花色品种,“敦煌牌”琵琶、二胡、古筝、笛、巴乌等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考验——借庙躲雨、留根保苗

 \

    1978年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随着西洋音乐的大量涌入,“钢琴热”“吉他热”“流行音乐热”风起云涌,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困难重重。面对这场“无止境”的遭遇战,“敦煌”乐器人并没有退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根据上级精神“借庙躲雨,留根保苗”,寻求自救良策,不仅生产风车、彩蛋、圣诞老人、木偶等外销工艺品,还研制了多功能直吹笛,引进了流水线安装雅马哈电子琴,用多种办法来度过难关。即便在民族乐器发展的低潮期,“敦煌”乐器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工作,《琵琶制作》《二胡制作》《大阮制作》《三弦制作》《京胡制作》《扬琴制作》《琴弓制作》《琴弦制作》等教材陆续推出,“敦煌”乐器人将宝贵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以文字的形式系统地记录下来,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也对乐器文化的传扬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期间,“敦煌牌”乐器获得了国家银质奖、轻工部优质产品奖、上海市优质产品奖等10余项市级以上奖项。


创新——推动中国乐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步入21世纪以来,“敦煌”乐器人重视对民族乐器文化的传承,坚持以文化为主线,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实施文化营销、创新文化产品、培育文化型工匠队伍,推动中国乐器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让民族乐器文化“活”起来。

\

    在市场拓展上,民乐一厂首个实施文化营销战略。组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创办敦煌艺术学校、投资拍摄《中国乐器》纪录片、开设民族乐器陈列馆、开展了“敦煌杯”“敦煌国乐”“敦煌之夜”“敦煌大讲堂”系列百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乐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主动担起弘扬中国乐器文化的使命,走出国门,不仅持续参展中国上海、美国阿纳海姆、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还走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亚信峰会、中国进博会、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处进行民族乐器展演活动,让世界了解、认知、喜爱中国乐器与音乐文化。

\ \

    在产品研发上,企业打造文化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积极嫁接优秀的民间工艺和非遗技艺,让民族乐器不仅体现中华声音之美,更要展现中华工艺之美。平均以每年40余款的新品研发速度引领行业发展,现拥有授权专利271项。所推出的融合了青花瓷、竹刻留青、木雕、贝雕、景泰蓝、漆器、古典文学、名人书画等工艺和元素的“敦煌牌”民族乐器,已经进入了拍卖收藏界。与此同时,民乐一厂紧跟民乐发展趋势,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阮获得成功,形成了阮族系列乐器;研制成功大型马林巴,填补了我国马林巴制造的空白;于2018年推出了六角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和瓷瓶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获得了中国乐器协会的表彰,并多次被上海民族乐团用于舞台演出中;推出了多声弦制筝、倍低音筝、便携微调式短筝、智能交互古筝及民乐式微调月琴等,为民乐艺术的发展赋能添彩。

\ \

    在队伍培养上,企业打造文化型工匠队伍。自2005年以来,企业广招贤才,引进了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70余人充实到相关岗位,并将表现优秀的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为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宣传、管理等领域注入了新动力。在技能培训方面,除了“传帮带”的传承方式外,企业与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开班,开设了民族乐器修造专业班;邀请民乐界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举办了125届“敦煌杯”乐器制作比赛;开设“敦煌名家讲堂”,邀请民乐名家对员工授课式培训。如今,民乐一厂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匠、上海首席技师为首的工匠队伍,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技术攻坚团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才保证了企业不断制造出一流的高附加值文化产品,保持“敦煌牌”乐器制作工艺在行业内的引领地位。

\ \


新征程——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
    六十余年来,“敦煌”乐器人在传承、弘扬、发展中国乐器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奋斗,不仅有效推动了民族乐器文化在当代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品牌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稳健增长,获得了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获首批“上海品牌”(上海文化)认证。


    2021年6月,伴随着公司制改制的顺利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迈入了公司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更名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步入了全新的发展征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振表示,新公司要以上海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领,在参与上海“五型经济”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增创新优势。公司将大力推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布局四个平台经济建设——音乐教学和配送平台、非遗文化传习平台、测试鉴定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圈, 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规划、战略性布局、项目性推进的举措,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力争使企业成为中国乐器行业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创新驱动的领跑者、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经销商网点| 消费者维权| | 设计制作:魔方设计
联系我们 上海市闵行区联明路400号 TEL:021-54867570 FAX:021-54865771
沪ICP备14009875号-1
Copyright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