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名家

刘北茂

男  1903年7月10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71年9月24日病逝于北京。籍
贯:江苏省江阴县,汉族。
    父亲系清末秀才,是新学的积极倡导者。6岁随父学习识字,诵读通俗古诗文。7岁
丧母。9岁就读于其父创办的江阴县第一所新式学堂——翰墨林小学,接受新文化教育,
并开始随二兄刘天华学习二胡、琵琶和笛子等民族乐器。1915年1月27日父亲去世,家
境每况愈下。1918年就读于常州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在刘天华指导的学校丝竹乐队与军
乐队中演奏二胡、琵琶、笛子和小号、长笛等中西乐器。1923年人苏州东吴大学英文系学习。1924年春,转入北京燕京大学英文系。192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曾先后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北联大等院校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1932年刘天华先生逝世后,在长兄刘半农的劝导下,萌发了继承天华未竟事业的想法。为继承其“改进国乐一的遗志,更加发奋地研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并开始自学音乐创作。1935年5月在北京协和礼堂隆重举行的刘天华遗作演奏会上首次登台,独奏二胡曲《病中吟》,获得成功。后又以出色的演奏把刘天华的遗作《烛影摇红》介绍给观众。1942年8月应国立音乐院院长杨仲子之邀,毅然弃文从艺,赴重庆青木关,任该院民乐系教授,兼任
英语课。1944年,应教育家陶行知邀请,在重庆举行二胡独奏会,老舍等文化名人出席。抗战胜利后,随国立音乐院迁往南京。1950年4月任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系教授。1955年12月借调到中国盲人训练班任教,培养甘柏林等盲人二胡演奏家。1957年8月调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58年3月借调至安徽艺术学院任教授1970年2月随合肥师范学院迁至芜湖安徽师范大学,任艺术系教授。1971年5月因病退休回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晚年虽病魔缠身,仍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并修订旧作,整理改编一大批民间传统乐曲。
    努力探索、发展二胡的性能和表现力,较多地运用多种弦式来进行创作。其中,A调(4-1弦)是刘天华生前打算用来创作未及着笔的“乙字调”的弦式。通过这些多样化弦式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二胡的表现力。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音协理事。
    主要创作:1940年,处女作二胡独奏曲《汉江潮》问世,随后又创作了《前进操》和《漂泊者之歌》。1942年创作《乘风破浪》。1943年创作《小花鼓》。1950年后,创作了《农民乐》、《欢乐舞曲》、《红太阳照耀到祖国边疆》、《独弦曲》、《欢送》、《千里淮北赛江南》等。晚年创作了《缅怀》、《迎朝晖》、《流芳曲》等。个人艺术传略载入《中国音乐家名录》(广西人民出版社)。
    (张韶供稿)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经销商网点| 消费者维权| | 设计制作:魔方设计
联系我们 上海市闵行区联明路400号 TEL:021-54867570 FAX:021-54865771
沪ICP备14009875号-1
Copyright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