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名家

【古筝简史】筝,自古有“秦筝”之称,是因为它大约源于战国时期的秦(疆域包括今陕、甘、川、渝地区及晋一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故近代又称之为古筝。据史籍记载及当代发掘的类筝实物推测,筝自春秋晚期至战国已有流行,尤以秦地(今陕西及甘肃东南一带)为盛。《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于公元前237年在其谏逐客书中描述;“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史籍中关于“筝”的最早记载。 筝的起源,历代史籍中有多种说法。筑(竹)身瑟弦说,蒙恬造筝说,破瑟为筝说。后经史料记载推断,破瑟为筝说为演义,蒙恬造筝说与史不符,唯筑(竹)身瑟弦说较为合理,可信。而“筝”名称的由来,尙可以后汉刘熙《释名》所描述的“施弦高急,筝筝然也”为据。尽管历代筝的形制大同小异,弦数多少不一,但其结构原理和表演技法是一致的,同是五均调律定音的弦柱乐器;同是左右手配合、弹按并重,声韵互补,以达到表现不同情趣、不同风格的“奋逸响、妙入神”的雅韵妙曲来。 在当代,筝及其音乐艺术是唯一完美地保留着艺术流派、且为最受大众青睐、最为普及的中国传统乐种;筝及其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与它在发展历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我不无关系。从其最初的“五弦筑身”始,至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是十三弦筝为主,再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徐振高先生研发S型岳山二十一弦筝;从“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至借鉴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所形成的一曲一弦列的创作模式,中国古筝音乐艺术在与时俱进地完成无数次蜕变之历程中,始终固守并传承着传统筝乐之基因。

已选择: 古筝名家

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焦金海

男,汉族1939年3月生,河南安阳人。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顾问,厦门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福建省民族管弦学会副会长

娜仁格日乐

女,蒙古族,1939年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贺西格屯牧民家(乌里阳海氏)。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张桂声

男,汉族生于1939年3月,黑龙江省宁安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张弓

男,汉族,生于1940年农历3月29日,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1959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古筝专业,师从曹正、郭鹰先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江苏音乐家协会会员

陈灵芝

女,生于1940年10月,贵州镇远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

​孙文妍

女,1940年10月23日生于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国乐研究会会长。

​陈安华

男,汉族,生于1940年11月,卒于2016年3月1日,广东潮州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筝专业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学科《岭南音乐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

​项斯华

女,汉族,生于1940年,古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早年于上音专修钢琴,后改习古筝,师承浙江筝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任清芝等名家学习其他流派筝乐。

​潘妙兴

男,1940年出生于上海。古筝、柳琴演奏家。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员。1953年师从瞿东森先生学习琵琶,1956年5月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林坚

女,生于1941年5月,广西隆林县人,壮族。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广西古筝学 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社会音乐高级考官。

饶宁新

男,1941年出生于广东大浦,客家人。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曾任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广东民间音乐曲艺团古筝独奏演员。现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金利子

女,生于1941年12月25日,朝鲜族,黑龙江人。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二级演员。北京古筝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经销商网点| 消费者维权| | 设计制作:魔方设计
联系我们 上海市闵行区联明路400号 TEL:021-54867570 FAX:021-54865771
沪ICP备14009875号-1
Copyright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791号